'); })();
2019年中國葡萄酒產量為45.1萬千升,相比2018年減少了17.8萬千升。中國葡萄酒的產量總體上連續6年下降,連續兩年大幅下降。
與此數據截然相反的是寧夏葡萄酒獲獎數量的上升。據寧夏葡萄產業發展局統計,近幾年來,賀蘭山東麓產區葡萄酒已在國內外各項大賽上獲得500余個獎項。
2018年,寧夏葡萄酒就在國際賽事上獲得150多個獎項,占中國葡萄酒獲得國際獎項的一半以上。
酒莊酒企應該追求產量優先還是品質優先,可以肯定的是對于國內大型酒企來說是可以追求葡萄酒產量化的,因為他們本身的規模大,產量高,可以追求葡萄酒的產量提升走平價路線。
而對于寧夏賀蘭山東麓的大部分酒莊來說,放棄葡萄產量轉而追求提升品質做國產好酒似乎是一個更好的選擇。
舉個例子,一個擁有2000畝葡萄園的酒莊,一年產量70萬瓶,如果只追求產量提升,并且不留酒款收藏垂直品鑒,全部投放市場中,面對國內持續增長的葡萄酒消費市場也是杯水車薪,占據不了多少市場份額更別說要打響品牌了。
何況葡萄酒種植還在乎天時地利,如果某年遇到自然災害,當年產量下降再加上庫存不足,那么之前占據的一點渠道也會被其它葡萄酒迅速取代。
維加妮酒莊選擇追求品質的提升,做國產葡萄酒的一員。
莊主張毅他從1996年開始接觸葡萄種植技術,1998年專職葡萄種植,到今天維加妮酒莊已積攢下20多年的葡萄種植經驗。對于這樣一位具有豐富管理經驗的莊主,想要提升葡萄種植的產量并非難事。但他堅信“好酒是種出來的”。
基于賀蘭山東麓的獨特氣候,總結了一套葡萄園種植管理理念,即適時“控水控肥法”和“樹體精細限產法”。嚴格規定株距0.5米,行距3米,控制每畝葡萄產量在500公斤。
從釀酒的角度,釀酒葡萄種植并不是產量越高越好,為了提升葡萄質量控制產量是重要的手段。
維加妮酒莊為了控制產量先是控制株距,將結果母蔓控制在3-4層,并留有18-25片葉子,保障光合作用,為葡萄生長提供養分,也避免了葡萄果粒因為擠壓而造成的成熟不均。
其次是在葡萄園日常管理中嚴格控水控肥。為了釀造高品質的葡萄酒,葡萄原料其實不需要更多的水分和養分。
維加妮酒莊在花期和果實膨大期不會灌水施肥,以使葡萄樹一直處于半饑渴的狀態,向下扎根充分汲取深層土壤中的水分養分,果實也更趨近于自然狀態。
然后是樹體精細化管理,花后摘心,使得葡萄可以自然坐果。葡萄樹不會太粗,配合較寬的行距以方便機械化埋土作業,而不至于傷了葡萄根系。因為越粗的葡萄藤在埋土和出土過程中受到的損害會更加嚴重。
這樣種出的葡萄雖然產量低,但是達到“果穗稀,果粒小,果皮厚”的特點,風味物質更濃縮,釀出的酒顏色深,口感細膩飽滿,風味濃郁。這樣的葡萄深得釀酒師的喜愛。